為落實《陜西省貫徹落實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報告整改方案》,根據《關于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報告整改方案編制有關要求的函》要求,結合我單位職責,制定如下整改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深刻領會“兩個確立”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深刻汲取秦嶺違建事件教訓,始終心懷“國之大者”,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以實現工業碳達峰為目標,優化調整產業結構,推動重點行業節能降碳,完善綠色制造體系,促進制造業綠色低碳轉型和高質量發展,以更高標準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加快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陜西。
二、工作目標
落實《陜西省工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制定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以及鋼鐵、石化化工、有色金屬、建材4個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以督察整改為契機,依法依規推動落后產能退出和化解過剩產能,實施高耗能領域重點企業節能降碳行業,不斷完善工業資源綜合利用政策體系,提高固廢資源綜合利用率。到2025年,鋼鐵、有色、化工等重點行業工業固廢產生強度下降,大宗工業固廢的綜合利用水平顯著提升,再生資源行業持續健康發展,工業資源綜合利用效率明顯提升。
三、主要措施
(一)堅決扛牢生態環境保護政治責任。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陜西生態環境保護,不僅關系自身發展質量和可持續發展,而且關系全國生態環境大局”重要指示精神,準確把握我省能耗強度和水資源約束趨緊、自然生態脆弱的嚴峻形勢,切實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協同推進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堅持把生態環境保護擺在與高質量發展同等重要的戰略位置,把深入學習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作為重要政治任務,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秦嶺生態保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重要論述和習近平總書記三次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作為廳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的重要內容,每年集體學習研討不少于4次,進一步強化領導干部綠色發展理念,增強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扎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責任感和自覺性。
(二)持續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打好藍天保衛戰。按照省工信廳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清單職責,嚴格落實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和鋼鐵、水泥、平板玻璃、電解鋁等行業產能置換政策,嚴控新增產能。加強重點行業過剩產能分析預警和窗口指導,加快化解過剩產能。完善以環保、能耗、質量、安全、技術為主的綜合標準體系,嚴格常態化執法和強制性標準實施,持續依法依規淘汰落后產能。鼓勵鋼鐵、有色金屬等行業原生與再生、冶煉與加工產業集群化發展。努力探索高碳產業低碳發展的有效途徑,推動陜北能源化工產業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發展。培育關中先進制造業集群,加快化工、鋼鐵、建材等原材料產業布局優化和改造升級,打造低碳科技創新高地。
(三)落實碳達峰碳中和戰略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加快制定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以及鋼鐵、石化化工、有色金屬、建材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嚴格落實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清單管理、分類處置、動態監控。加強重點高耗能行業企業節能監管,支持企業實施節能技術改造,加大落后電機、變壓器淘汰和技術改造力度。強化工業能效、水效標桿引領,推動企業節能降碳,不斷提升能效、水效水平,形成一批可借鑒、可復制、可推廣的節能典型案例。持續推進綠色制造體系建設,加大綠色產品、綠色技術宣傳力度,持續倡導綠色、節約環保生產生活方式,引導企業節能降碳、綠色發展。
(四)提高大宗工業固廢高值化、產業化發展水平。圍繞規模化和高質化綜合利用,重點推廣非高爐煉鐵、有色金屬短流程冶煉、尾礦和煤矸石原位井下充填等先進工藝,培育10家以上綜合利用骨干企業,開展工業資源綜合利用“領跑者”企業創建工作。實施廢鋼鐵、廢有色金屬、廢塑料、廢舊輪胎、廢紙、廢舊動力蓄電池、廢舊手機等再生資源綜合利用行業規范管理。充分發揮西安、榆林國家大宗固廢綜合利用基地和渭南、韓城國家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基地的作用,組織實施示范項目建設,加快推進尾礦(共伴生礦)、粉煤灰、煤矸石、冶煉渣、工業副產石膏、赤泥、化工廢渣等工業固廢在有價組分提取、建材生產、市政設施建設、井下充填、生態修復、土壤治理等領域的規模化利用。重點支持10個粉煤灰、煤矸石等綜合利用示范項目,著力提升工業固廢在生產纖維材料、微晶玻璃、超細化填料、低碳水泥、固廢基高性能混凝土、預制件、節能型建筑材料等領域的高值化利用水平。
(五)加快再生資源產業聚集發展。鼓勵大型鋼鐵、有色金屬、造紙、塑料聚合加工等企業與再生資源加工企業合作,建設一體化大型廢鋼鐵、廢有色金屬、廢紙、廢塑料等綠色加工配送中心。推動再生資源產業集聚發展,鼓勵再生資源領域小微企業入園進區。鼓勵廢舊紡織品、廢玻璃等低值再生資源綜合利用。推進電器電子、汽車等產品生產者責任延伸試點,鼓勵建立生產企業自建、委托建設、合作共建等多方聯動的產品規范化回收體系,提升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合理安排再生資源產業空間布局,引導再生資源產業向特色園區集中,重點培育1-2個工業資源再生利用產業示范園區,提升園區的產業集聚效應、關聯效應、產出效益、根植性、成長性和競爭力。
(六)促進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協同發展。加強產業間合作,促進煤炭開采、冶金、建材、石化化工等產業協同耦合發展,促進固廢資源跨產業協同利用。鼓勵有條件的地區開展“無廢城市”建設,有條件的工業園區和企業創建“無廢工業園區”“無廢企業”,推動固廢在地區內、園區內、廠區內的協同循環利用,提高固廢就地資源化。加快工業裝置協同處置技術升級改造,支持水泥、鋼鐵、火電等工業窯爐以及煉油、煤氣化、燒堿等石化化工裝置協同處置固體廢物。在符合安全環保等前提下,依托現有設備裝置基礎,因地制宜建設改造一批工業設施協同處理生活垃圾、市政污泥、危險廢物、醫療廢物等項目,探索形成工業窯爐協同處置固廢技術路徑及商業模式。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實施。充分認識環境保護督查對工業綠色發展的促進作用,加強對整改任務的組織實施和指導服務,完善相關政策措施,明確任務分工,加強督促監管,形成工作合力。各地市要結合實際制定本地區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實施方案,與省級實施方案做好銜接,針對重點工程重點項目制定路線圖和時間節點,落實保障措施和責任人。建立工作推進機制,通過通報、約談、將目標任務完成情況納入考核體系等方式,推動整改任務按時保質保量完成。
(二)建立聯動機制。建立完善相關工作聯動機制,協調省發改、稅務、科技、財政、市場監管等相關職能部門各司其職,落實責任,形成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落實大宗工業固廢綜合利用重點工程重點項目前期和立項審批工作,吸引發展前景較好的大宗工業固廢綜合利用項目入陜;加快工業固體廢物資源綜合利用評價機制建立,落實有關資源綜合利用稅收優惠政策,建立稅收激勵制度,優化資源綜合利用企業營商環境;推動工業資源綜合利用新技術的研發、引進和應用推廣和相關標準體系建立。落實重點工程重點項目的資金扶持政策。
(三)落實扶持政策。建立科學規范的工業固體廢物資源綜合利用評價機制,落實工業固體廢物資源綜合利用暫予免征環境保護稅,以及減免增值稅、所得稅等相關產業扶持優惠政策。統籌省級工業轉型升級專項資金、中小企業轉型升級專項資金以及中小企業發展基金,通過補助、貼息、事后獎補、融資擔保等方式支持工業固廢綜合利用重點工程重點項目以及產業示范項目建設。
(四)做好驗收銷號。嚴格按照《關于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要求,請相關單位于每月13日前(從2022年10月起)向我廳反饋該項整改任務進度情況,并由我廳統一匯總后報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同時,每年組織省發展改革委、省生態環境廳、省資源資源廳、省林業局、省國資委等六部門開展兩次督導檢查,加快推進咸陽市、榆林市整改進度,爭取早日完成整改任務,并驗收銷號。
(五)加強服務保障。利用國家綠色金融政策,提高企業融資能力,引導社會資本參與綠色制造重大工程建設。鼓勵聯合培養人才,積極引進人才,逐步建立綠色轉型的人才培養長效機制和緊缺人才引進機制。積極做好綠色發展技術規范和標準的宣貫實施,引導全省工業綠色發展。
(六)強化輿論宣傳。充分利用互聯網、廣播電視等大眾媒體平臺,發揮媒體、綠色公益組織、行業協會、產業聯盟等社會組織作用,采取多種宣傳方式,強化工業綠色發展政策宣傳,加大綠色產品、綠色技術宣傳力度,持續倡導綠色、節約環保生活方式,引導全社會關心支持工業節能降碳、綠色發展,提升公眾的綠色意識,創造綠色發展的良好文化和社會氛圍。
免責聲明:tiegu發布的原創及轉載內容,僅供客戶參考,不作為決策建議。原創內容版權僅歸tiegu所有,轉載需取得tiegu書面授權,且tiegu保留對任何侵權行為和有悖原創內容原意的引用行為進行追究的權利。轉載內容來源于網絡,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方便學習交流,并不代表tiegu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完整性負責。如無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權,敬請告之,核實后,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申請授權及投訴,請聯系tiegu(400-8533-369)處理。